教育培训
智能网联汽车要智能更要安全
日期:2021-09-28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汽车迎来智能网联时代,智能和安全一个都不能少。工信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加强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升级、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管理;此外,明确提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境内存储。
《意见》来得及时,是因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较快,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商业化前期阶段。在智能网联汽车尚未形成汽车供给侧的主导产品,并未大规模商业化之时,行业主管部门加快推进政策法规研究和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对智能网联汽车开展准入管理,自是应有之义。
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能源燃料的更新迭代,也高度依赖信息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所以,新能源、新技术涵养出新产业,加之生态文明的加持和全球低碳时代的来临,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各国政府争相支持的新产业。
在消费端,广大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来临也充满期待。但汽车不是普通消费品,而是交通工具,安全是第一要务。传统汽车有成熟的车辆安全和技术参数,也有系统的技术标准体系;在使用过程中,还有完善的交通法规、监管体系指导和约束,即便如此,交通安全事故仍然层出不穷。
智能网联汽车,无论是在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都和传统汽车不同。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是新技术的运用,而且要确保新技术能够为安全保驾护航。若无成熟的自动驾驶功能,智能网联就变成了噱头。现实也是如此,舆论场不时出现各类关于自动驾驶的信息,有的自称进行了若干场景下的路测,有的甚至已高调进入市场。可是,不时出现的自动驾驶事故提醒我们,真正有能力实现无人化驾驶的的智能网联汽车还没到来,对附带条件的自动驾驶盲目自信可能误导消费和生命。
困扰智能网联汽车的障碍关键是智能化不达标,缺乏万物互联的基础支撑。当前,5G技术尚未完全普及,而且也没有足够的带宽保证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在此技术缺陷下,汽车智能化效果肯定要打折。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技术需要持续更新换代,只有形成万物互联的大带宽和高智能化的物联网系统环境,智能网联汽车才有可能在供给侧安全替代传统汽车。
遗憾的是,5G时代面临贸易壁垒的梗阻,阻碍了智能网联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智能网联汽车入市进程缓慢。所以,困扰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并非市场主体和产业资本,而是技术因素。网联技术跟不上,智能化程度不达标,智能网联汽车只能踟蹰于商业化前期,很难形成真正的生产力。
尽管如此,各路资本仍然追逐如潮。传统汽车厂家、互联网企业和各路资本纷纷入局,利用现有网联技术,打造不那么完美但足以让消费者惊艳的所谓智能化驾驶。譬如,在车速较快、车辆较少的高速路段,有的汽车已能够实现相对安全的自动驾驶。再如,在车位狭小的情况下,可通过手机操作完成高难度的汽车泊位。
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试水,能够涵养一批有个性的消费者,也预示着一个产业的未来。但是,智能网联汽车和所有智能消费品一样,在给消费者提供更好体验的同时,也面临着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汽车数据安全以及网络安全问题。
智能网联汽车属于交通工具,如果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得不到保护,不仅会带来行车安全,甚至有可能遭遇“黑客”远程监控。这种漏洞不能不在产业布局和入市前进行制度化防范,这正是《意见》的现实意义。此外,考虑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布局,无论中国还是他国,都不允许市场主体在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在境外储存,必须储存在境内,这也是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刚性约束。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