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注重全生命周期谋划公路交通领域碳减排
日期:2022-04-20 来源:中国交通报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对照此要求,做好公路交通领域碳减排的工作,需要更加注重全过程设计、全生命周期谋划。
公路交通领域是二氧化碳重点排放源之一。交通运输行业非常重视公路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在我国“双碳”目标提出之前,就相继出台了《公路水路交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推动我国公路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路是最基础、最广泛的交通基础设施,是衔接其他各种运输方式和发挥综合交通网络整体效率的主要支撑。随着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的推进,公路交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中,公路里程达到46万公里左右,占总规模的66%。特别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货运总量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汽车的需求增长趋势明显,我国公路交通领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减碳压力。
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有待完善
交通运输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其运行效率决定经济社会的总体效率,我国经济社会总体效率的提高对于全社会碳减排有重要的意义。公路交通作为最基础、最广泛的交通网,不仅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而且对我国全社会的碳减排都有深远影响。
“双碳”背景下,《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国家层面文件,对我国包括公路交通在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碳减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解决了我国公路交通领域碳减排工作的顶层设计问题。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文件,从规划层面明确了我国公路交通领域碳减排重点和方向。
“双碳”背景下,做好公路交通领域碳减排工作需要全生命周期谋划,当前在部分环节重视程度还不够,需要予以关注。
前期研究和设计阶段对碳排放潜在影响重视不够。直观看起来,前期研究和设计阶段碳排放似乎只涉及踏勘、研究、设计人员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其直接碳排放量非常小。但是前期研究设计阶段确定了公路工程的路线选址、规模、走向、路基工程、路面工程、隧道工程、桥涵工程等主体工程和附属工程的具体方案,以及主要的碳减排措施,对公路施工期及营运期碳排放水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目前,国家及行业对公路交通领域碳减排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强化碳排放控制,大力推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推广应用。二是推进结构性减排,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运“公转铁”“公转水”。三是推进营运车辆污染治理。目前阶段,对公路前期研究和设计阶段碳排放潜在影响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对照全生命周期碳减排要求,相关碳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有待完善。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公路交通领域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指导我国公路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早在2013年,我国就已颁布了《绿色循环低碳公路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该指标体系对推动我国公路低碳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该指标体系发布时间较早,与当前“双碳”背景下的考核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交通运输行业急需根据新的政策要求,建立全过程的、和公路建设项目活动密切相关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和可操作性的碳评价考核指标,指导公路建设项目将碳减排的顶层设计要求分解落实好。
新能源车辆、清洁能源车辆应用推广面临不少障碍。新能源车辆、清洁能源车辆的应用是我国公路交通领域碳减排的主要措施之一。我国从2008年开始推广新能源车辆,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虽然新能源汽车近几年来增长很快,但其在公路交通领域的应用规模占比还非常小。而且目前我国新能源车辆主要用于乘用车领域,货运领域应用较少。重型货车商业化量产尚未实现,施工机械清洁化改造应用较少,城市配送车辆除存在车辆自身性能不稳定、故障率较高、续航里程短等不足外,还存在充换电设施以及维修保养等配套不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不健全等短板。
更加注重全生命周期谋划
根据国家及行业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我国公交通领域碳减排面临的主要问题,按照全生命周期思路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是高度重视前期研究和设计阶段碳减排工作要求,尽可能从源头构建全生命周期碳减排协调工作机制,推进碳减排要求分解落实。
将低碳要求纳入公路建设项目前期研究和设计阶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5G、BIM等新技术,科学选线、布线,充分利用已有线路通道,因地制宜采用低路基、以桥代路、以隧代路等措施,减少重复建设、减少土地资源、砂石料资源的使用量,减少碳排放。
前期研究和设计阶段,制定专项碳减排目标和碳减排措施清单,积极推进公路、桥梁、隧道等主体工程和附属工程的低碳、零碳设计。从源头减少土地资源、砂石料资源的使用量和碳基能源的使用量,减少原材料在生产、运输环节的能耗和碳排放。
制定公路建设项目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构建全过程降碳协调工作机制,一体谋划、一体部署,按照公路建设项目碳排放特点,分阶段推进落实,为全生命周期碳减排奠定坚实基础。研究构建“双碳”背景下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公路建设项目碳减排工作提供指导和有力抓手,控制碳排放。
二是施工期科学布设施工场地,推进低碳施工、智慧施工,推进施工场所、运输车辆和设施设备能源低碳化,加强施工期组织和管理,提高公路施工效率,减少碳排放。
施工期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布设公路施工临时便道、驻地、预制场、拌和站等场所,结合公路永久工程布设施工用地,提高现有料场利用率,减少重复建设,减少原材料运输距离,减少碳排放。
建立施工期低碳用能体系,鼓励施工过程更多应用清洁能源车辆,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低碳技术改造,提高施工场地现有电网利用率,推广施工场地集中供电措施。
加强实施低碳施工,提高预制构件比例,推进低碳薄层铺装、耐久性路面结构、装配式桥梁等绿色低碳技术。
加强国家行业相关节能技术目录中技术或产品的应用,加强废旧沥青路面、钢材、水泥等材料再生和循环利用,推广隧道弃渣、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对新建造材料的需求、能耗和碳排放。
加强智慧工地技术,全面提高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作业效率、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避免返工,降低碳排放。
加强施工期组织和管理,建立节能减排组织机构、工作机制与考核办法,推动前期研究和设计文件提出的碳减排措施的落实,加强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的碳减排培训,对重点用能设备的能耗和碳排放进行监测和管理,对施工期工程整体碳排放情况及碳汇建设情况进行核算。
三是营运养护期,通过技术进步支撑,按照国务院及行业要求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提高公路运输系统效率。
针对营运期运输车辆这一主要碳排放源,国务院及交通运输部已出台的多个政策文件中,均提出了大力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以及低排放车辆的推广应用。下一步,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和管理办法,推动上述要求逐步落实,如通过完善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限值准入制度,推动提高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推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的应用,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为绿色运输和绿色出行提供便利。加强路域碳汇建设,最大限度增加碳汇量。
加强运营期组织和管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公路交通的运行效率和智能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公路养护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公路养护的精准性和实效性,降低无效养护和养护不及时所造成的公路大修和重建产生的碳排放。进一步完善公路交通碳排放和能耗监测统计体系建设。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