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证咨询

推进交通新基建的做法建议

日期:2020-05-15 来源:《中国公路》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次部署加快推动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型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我国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新兴科技领域,突出了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鲜明导向,是建设推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我们当前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并抢占制高点、培育新动能、布局新发展的科学之举。

积极布局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做好新型基础设施与交通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让传统交通基础设施融入数据要素后,具备新功能、呈现新形态、适应新发展,并引领、培育交通运输新的产业生态体系,既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当前交通行业新基建动态 

通信导航方面。湖北、江苏、湖南、安徽等地开展了5G高速公路示范段建设。北斗卫星导航已经在3200余座内河导航设施和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安装应用;沿海港口建设北斗增强基准站109座,长江干线建设增强基准站106座,229个运输机场架设了移动式增强基准站。

运行管控方面。智能化铁路信号系统广泛应用;225 个运输机场建立了性能导航(PBN)系统;高速公路视频监控基本实现全线覆盖;全国联网收费高速公路架设 ETC 门架 2.46 万个;40% 国省干线公路的重点路段、特大桥梁、特长隧道实现了运行状况的智能感知;长江、西江干线数字航道基本建成;全国沿海、内河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建设雷达站 227 座,监管覆盖水域 7 万余平方公里。

智慧生产方面。厦门远海、上海洋山、青岛等港口自动化码头投入运营;邮政快递业 5200 余个分拨中心基本实现自动化分拣;智能配送设施加快发展。

智能服务方面。铁路、民航互联网售票比例超过 80%;电子客票应用已经基本覆盖高铁站、机场,近 300 个道路客运站开展了电子客票试点,客运服务无纸化、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2020-05-15_134949.jpg

智能交通设施新领域。京张智慧高铁投入运营;国内首条自主知识产权、全自动运行的地铁线,在北京燕房线投入运行;全国 60 多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示范区先后投入使用,用于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近 3000 公里。

尽管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多突破,但是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不同运输方式、不同地区间、不同线网间发展不平衡,新技术应用大多点状分布,规模化、体系化程度还较低,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的连续覆盖,网络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二是融合创新应用不足。5G在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应用场景较少,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智慧公路尚未形成有效概念和标准,北斗等自主可控新技术在行业的渗透还不深。

推动交通行业新基建的重点方向 

推动交通网与信息网融合

布局建设新一代交通通信网。科学布局规划,积极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综合枢纽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站建设,逐步实现连续覆盖。

融合建设交通北斗时空信息服务网。基于国家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沿公路网、铁路网、航线、港口码头、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补充建设通导一体化北斗地基增强基准站,推进北斗时空信息服务网络全覆盖。

完善建设交通运输感知网。分类分级推动交通运输感知网络建设,实现所有路网、航道网运行动态感知全覆盖。加强重要隧道、桥梁、事故多发路段、浅险航段等关键部位主动预警设施部署。

推行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养护

在交通规划、设计、建造、维护等各阶段深入推广“BIM+GIS”技术的应用,建立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模型。部署应用水下地形、洲滩与岸线快速测绘装备设施。推行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健康状况在线监测、性能评估、风险预警、寿命预测,实施智能养护。

构建交通智能运行控制网

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车道级、构件级高精度地图服务。布局建设交通沿线交通智能运行边缘云、云控中心,研究推进智慧公路发展,建立新一代交通控制网,通过云端控制实现交通网全局最优。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动态仿真,提高交通运输应急指挥能力,保证交通安全畅通。

推进客运枢纽服务设施智能化升级

全面推进客运售票、检票、安检、登乘等服务设备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客运枢纽服务“无纸化”,提升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效率。打造不同运输方式一体衔接、城市群城乡间同等服务的全程电子化服务体系,提供一次托运、全程无忧的高品质行李直挂服务。

打造自动化港口和转运中心

推动港口载运作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总结推广智慧港口先进技术经验,升级码头垂直运输工具智能控制、水平运输工具无人驾驶、船舶智能进出港等系统;开展基于“5G+人工智能”的港口自动理货、港区集卡自动驾驶,深化港区联动;实现码头生产作业无人化。大力推进数据赋能的港口物流服务,推动港口服务无纸化。

全面推广智能分拣系统。应用智能化安全探查、自动化分拣、机械化装卸等技术装备,进一步提高邮政快递分拣中心、客运枢纽包裹转运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

交通行业推动新基建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科学布局规划,有序推动建设

加强与发改、工信等部门协调对接,结合五年规划,做好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布局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先行开展交通新型基础设施试点示范,形成有效经验和建设规范,带动全面发展。加强项目统筹协调,保障有序建设,逐步扩大网络效应和规模效益。

完善标准规划,推动新旧基建融合

尽快研究完善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相关技术标准和工程规范,推动交通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同步养护,实现交通新旧基建深度融合,并避免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碎片化。

完善产业政策,推进跨界协同创新

聚焦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推动跨界合作、政企合作,构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自主可控的协同创新体系。鼓励建立“一带一路”协同创新联盟,打造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国际产业生态体系。

(本文节选自《中国公路》杂志202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