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交通运输行业是碳排放重点领域,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提升综合运输能效,加快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绿色发展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环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绿色发展,需要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基础设施与使用系统之间协调发展、有机配合,在运输全过程实现连续、无缝衔接和一体化,需要促进先进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以“数据链”为主线,构建数字化采集体系、网络化传输体系和智能化应用体系,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数据大脑”,以数字化促进绿色化,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实现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
数字绿色交通大有可为
提高交通数字化水平,发展智能交通、智慧交通,有助于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随着数字技术与交通融合,数字绿色交通将成为未来我国交通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但目前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
数据管理存在障碍。交通运输行业涉及多部门间合作,在“互联网+交通”背景下,交通大数据庞大,涵盖内容丰富。由于各部门数据采集标准存在差异,且采集能力与行业发展要求不匹配,造成数据权属不清、共享利用困难以及数据重复采集、采集质量不高等问题。此外,伴随交通数字化发展,关键信息和数据资源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交通数字化在绿色化转型中的作用。
技术应用创新不足。目前我国交通数字化、智能化工作以硬件设施建设为主,对软件应用服务投入不足。尽管交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逐步自主可控,但数字技术在绿色交通领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交通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创新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复合人才极为缺乏。数字交通是智慧交通的基础,智慧交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涵盖交通规划、交通工程、信息工程等多门学科,对人才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方面均有较高要求。我国智慧交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但既懂交通行业知识又懂数字技术应用的人才储备不足,“数字化+绿色化+交通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高校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力军,然而,目前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尚不完善,缺乏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与融合。
地区“两化”发展失衡。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要素禀赋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数字鸿沟”,数字化发展水平呈现出“城市高农村低”“东部高西部低”的态势。受数字化基础薄弱、人才供给不足、政府财力困难和数字化转型意愿不高等因素制约,欠发达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投入较低,这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交通数字化转型及其对绿色化发展的赋能作用。
多维度推进融合发展
适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我国必须着力提升交通数字化发展水平,实现数字化与绿色化“两化”融合发展。
规范数据使用,畅通共享渠道。一是政府驱动,规范数据采集标准,明确数据采集主体,制定交通运输行业数据采集流程和使用规范,实现对多源异构数据标准化管理;明确数据采集边界,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提高数据采集质量。二是完善数据安全、产权保障制度,重视提升数据监管和保护能力,为数据交流使用提供可靠制度保障;明确相关主体安全保护责任与义务,建立边界清晰的数据安全应用服务体系,提升数据价值实现的安全性。三是不断提升交通数据汇聚治理水平和融合应用能力,推进多式联运信息共享,增强运输系统衔接顺畅度和组织调配合理性,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提升综合运输效率,以“数字互联互通”引领综合运输高效一体发展,推动形成可持续生态交通运输系统。
推动技术发展,促进模式创新。一是注重技术创新,加强数字应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为工艺设计、生产制造、交通运输、货物中转、货物堆卸等各环节绿色低碳转型赋能。二是加快推进智慧交通新基建,积极推进绿色铁路、绿色机场、绿色公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建设,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和港站枢纽等充电、加气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三是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与生态保护,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推动绿色、高效、智慧融合的综合能源系统发展;建立交通运输碳排放监测平台,及时进行数据收集、系统监测与控制;利用大数据等手段优化运输线路、加强智能调度,推动降本增效、节能减排。
加快人才培养,奠定专业基础。一是完善交通人才培养体系,以“智能交通+绿色交通”为发展导向,加强交通工程与计算机、网络通信、人工智能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加大交通大数据分析、交通规划设计、交通仿真等实践课程比例,开展围绕绿色交通的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能航运等面向特定行业的选修课程,形成“智能交通+绿色交通”的教学体系。二是强化产学研联合培养,鼓励高校、科研单位、能源及交通运输行业的大中型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联合攻关绿色交通新技术。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设面向企业的绿色智能交通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室项目并进入智能交通研发企业实习,加强智能交通复合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三是鼓励高校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企业投资、国家低碳转型基金和自筹资金等,建设绿色智能交通学科,培养“数字化+绿色化+交通行业知识”复合型专业人才。
补齐数字短板,缩小地区差距。一是创新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鼓励地方政府发行数字行动专项债、数字建设专项资金的同时,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充实欠发达地区财政资金池。二是推动欠发地区数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积极引入信息化主流技术,实现数字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减碳并兼顾效益的数字交通建设标准体系和模式。三是尊重地区要素禀赋差异,探索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数字化协同发展新路径;围绕数字人才培养、数字交通建设等需求,引导发达地区人才到欠发达地区实施精准帮扶;引导欠发达地区积极学习发达地区交通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成功经验,因地制宜,转化提升。
作者:任晓红 廖晓悦 陈雪莲(任晓红系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廖晓悦、陈雪莲系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