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证咨询

大力构建交通运输综合协同安全治理体系

日期:2022-08-05 来源:中国交通报

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得益于“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新型交通运输装备、交通信息化系统等领域的投资建设,交通运输行业目前处于“安全事故稳步控制”阶段,呈现出交通运输安全事故总量逐步稳定、安全风险控制手段不断加强、事故量波动性下降的特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1年全年我国公路水路安全生产事故的起数和死亡失踪人数同比下降了7.2%、6.4%,保持了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不可忽视的是,考虑到庞大的交通运输活动基数,当前交通运输行业事故总量仍偏高,波动性较大,需要进一步增强专业化治理水平、提升精细化治理能力。

紧紧把握交通运输领域安全风险五个根源

为实现对交通运输安全的有效管控,需对我国交通运输安全风险进行溯源分析,从源头进行精准风险把控。“人、车、路、环、管”是交通运输系统的5大组成要素,以下从这5大要素系统梳理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安全风险根源。

交通参与者(人)是决定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的牛鼻子。从“人”的层面出发,当前我国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及安全素质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交通基础设施与交通载运装备的发展进程,相关安全意识、守规意识急需加强。疲劳驾驶、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闯红灯、穿越轨道、朝飞机扔异物等违法行为也多见报道。以道路运输为例,由于“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比均超过90%。

从载运工具(车)看,部分存量老旧载运工具安全性能不足。部分老旧营运车、船的合规性存在缺陷,配件质量差、非法改装、维保缺失等问题突出,结构可靠性、安全性较差的老旧车船急需淘汰。而新兴的智能网联汽车等工具也对现行交通管理体系与安全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涉及“自动驾驶”的交通事故与人员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交通基础设施(路)对交通安全的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近年来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断增加,安全标准不断提升,但部分早期建设的道路、航道等通行能力受到制约,安防设施不足、防护能力不够,难以有效支撑交通安全保障的需要。此外,从城市到农村,我国多数交通基础设施(涵盖公路、水路、航空、铁路)韧性不足,面对恶劣天气情况时交通设施存在失效的风险。

复杂的交通环境(环)也是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复杂的交通环境、恶劣的天气条件等外部环境因素会影响“人”的驾驶行为、“车”的运行性能以及“路”的通行性,从而引发各类交通安全事故。拥挤的道路、河道等交通环境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以及次生事故。据统计,约30%的道路交通事故与恶劣天气相关,众多水路、铁路、航空安全事故也都是由突发罕见的天气情况所造成。

交通安全治理体系、管理机制(管)与管理系统等软、硬件设施体系亟待加强建设。当前交通安全治理仍主要依赖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缺乏从社会、行业层面调动参与交通安全管理的积极性,难以形成交通安全社会一体化共治局面。部分交通运输主体单位日常安全管理意识薄弱,未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此外,大数据、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在智慧交通管理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部分地方、部分行业在智慧交通体系建设中过多注重智慧硬件的配置,却忽视了智慧交通中控系统以及安全管控系统等软设施的建设,制约了交通安全治理体系与管理机制的转型升级。

对策建议

安全是交通运输行业始终高度重视的重要议题。面对当前仍较为复杂严峻的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形势,有必要从体制机制、科技赋能、法治建设、文化体系等维度加强交通安全治理水平,实现对“人、车、路、环、管”5大要素精细化管理的全覆盖。

深化交通运输安全治理体系改革,建立涵盖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的纵向交通安全治理体系,明确各级安全治理目标与职责。建立贯穿交通运输、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的横向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多部门协调规划、协同部署、协同实施、协同保障的综合交通安全服务格局,做到相关部门权责一致、职责明晰、信息互通。针对交通运输行业特点,加强重大交通风险研判、预警与应急防控体系建设,从而形成自上而下一体化、系统化的交通安全治理体系。

加强科技创新对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赋能作用,进一步落实对交通参与者与载运工具安全管理的精细化要求。应用物联网等技术实时监测载运工具行驶状况和驾驶员状态,加强对交通环境监测、动态感知与预测能力,通过精细管理建立营运驾驶员的个性化动态档案与事故风险数据库,开发智能模型和算法,对车、船、飞机、火车的整体运行状况及其驾驶人员的精神状态进行动态评价分析、风险预警并实施有必要的远程干预操作。

推动智慧、韧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既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加大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与智能设备在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中的应用。加强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服役性能观测、安全运行状态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建设力度,系统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对交通安全的支撑作用。

加强交通运输行业法治建设,加大交通运输安全执法力度。健全交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与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交通安全执法基础。加强对交通运输企业、交通运输从业者、交通运输参与人等各参与方的执法力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尤其对行人违反交通规则等行为要严格执法,增强交通违法行为惩处的警示作用。

完善全民参与的交通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强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广度、深度与力度,丰富交通安全宣贯渠道,加强面向交通运输行业从业者、社会公众以及中小学生等不同群体开展交通安全宣贯活动。加强交通运输行业从业者的安全素质培训,加强交通运输安全领域人才培养,着力打造高水平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与管理人才队伍。

作者:戴磊 张志鹏 胡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