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京:交通新基建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日期:2021-11-15
来源:腾讯智慧交通
近日,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笑京在2021腾讯数字生态大会智慧交通论坛上进行视频发言,就“新基建下智能交通设施与未来出行”发表了演讲。在如何正确把握新基建与交通运输的关系、基础设施建设中行业应当注意什么、未来出行将面对什么、国际智能交通发展的动态等层面,王笑京都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何正确把握新基建与交通运输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都是特别值得研读的文件,这其中特别提到了“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基建,以及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当然,在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当中,也有关于智能交通示范工程的论述。
要站在社会和经济的角度看待新基建与交通的智能化。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专门审议了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特别提出“要把握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交通运输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围绕便利化、高速化、轻型化、高科技化,推进交通运输的现代化。”要正确理解全面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其中包括两点:首先,交通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态系统,不是一项两项高技术就能够使它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其次,推进交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有更宽的视野,要充分考虑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避免做出大跃进式的安排。交通领域新基建的重点不仅仅是ICT,还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第一,一定要围绕通勤、出行、旅游、货运这几个方面来安排相关的内容。新基建和交通智能化的基础设施都是必须的,而且要相互协调。
第二,要保障传统基础设施良好运行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装备。
第三,依托在道路基础设施之上,应该首先考虑具有物理排他性的信息化相关设施。
技术应用必须平衡当前和未来。当下的基础设施载运工具、能源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无法依靠少数的新技术发生革命。而进入到未来的新交通模式,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必须考虑平衡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即现阶段的现实可能以及如何与未来发展相衔接。
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未来是否可持续发展是由发展模式决定的。第一要推动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以及步行去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第二是技术要支撑可持续发展,推动新技术去达成“高效、包容、安全、有弹性、低碳和环境友好的未来”,以更宽的视野,让综合交通和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从中受益。在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下,业内是不是就能够实现未来的出行了呢?未来的出行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模式和问题?
自动驾驶和通信技术问题,业界普遍认为这两者是紧密相关的,但这对于用户来可能并非简单的选择。宽带通信在什么条件下才是自动驾驶汽车所必须的?道路交通需要什么水平的无线通信?安全性以及成本和法律问题该如何解决?谁来负责建设、运营,谁投资、收益?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智能化应该围绕公共交通来开展。以北京市为例,2019年中心城区工作日的出行总量近4000万人次,2019年全年城市客运的总量为84亿人次,如此庞大的运量显然必须以公共交通为主,而智能化技术也必然要围绕着公共交通的便利化和安全性开展。要理性看待自动驾驶。尽管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它的路可能还很长——单车智能还是网络环境下的智能尚无定论,L5级依然遥遥无期,甚至安全性都无法预测。很显然,自动驾驶目前依然是一场不知道终点在何处的长征。10月11号到15号在德国汉堡举办的第27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给了行业两个有价值的提示。
智能交通与交通运输的各个方面开始紧密结合,必须兼顾前沿和实用。比如自动驾驶和互联车辆的问题,这次会议不仅仅在关注车本身,更关注了社会、经济和人。从新服务角度探讨新技术。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可持续的创新过程,现有的技术以及新的解决方案能够给终端用户带来什么好处?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演讲最后,王笑京提出了需要行业进行深入思考与关注的五个重点:交通领域的新基建应该按照国家的有关部署进行,并做好智能交通的顶层设计和规划;
我国当前的社会基本矛盾是工作的出发点需要问题引导和需求引导;
技术会给未来出行带来革命,但是人和物的移动是交通的本质;
- 国际智能交通的发展方向不仅需要关注未来,更需要关注最终能为用户带来什么样的服务。
来源 | 腾讯智慧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