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交通

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成立5年来勇担使命强服务

日期:2023-03-27 来源: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

□ 本报记者 梅剑飞 林杉

3月25日,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成立5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部署,围绕交通强省建设,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探索,成为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谋和智库。

有力有效服务重大战略

今年以来,江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高位增长,1—2月,全省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4.6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一批支撑国家战略重点交通工程建设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围绕省委省政府交通强省战略,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推进江苏交通事业发展集智献策。”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理事长史和平表示,学会紧扣江苏交通高质量发展、交通科技创新的热点难点,组织力量深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交报告建议100余篇,形成一批质量较高、可操作性较强的调研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成果,组织实施的“江苏省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等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苏南中心区域高铁跨江一体化发展研究”等聚焦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关键课题,多篇“调研文章”变成“实施文件”,为全省交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学会联合苏沪浙皖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成功主办“首届长三角综合交通发展大会”,发布《长三角综合交通发展大会倡议书》,进一步凝聚一体化发展共识。联合苏沪浙皖相关部门创造性举办“姑苏杯”长三角智能交通创新技术应用大赛,将赛事层级从技能比拼提升至技术创新领域,加速助推智能交通创新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学会连续举办“中柬交通高质量发展——交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线上培训,不断深化中柬双方在交通领域的交流合作。

创新搭建服务行业平台

江苏深入开展数字交通科技创新,如今,数字经济已悄然浸润公铁水空,为运营管理者和社会带来更多利好。引领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实践的脚步从未停下。

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显示,交通信息化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积极探索数字交通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学会联合主办首届枢纽城市发展论坛,探讨交通运输与枢纽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举办第29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江苏轨道交通高端装备技术创新发展大会等引领创新前沿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战略合作,促进了大量智慧交通成果在江苏落地。

在全国首开先河,抢抓交叉学科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与省金属学会共同创办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的科技类期刊《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随着期刊融合创新显著提升,在行业领域影响力与日俱增。

“这一跨行业学术交流高端平台,充分发挥了交通与冶金行业关联度高、技术集成创新优势,推动产业链融合创新,加快了交通和冶金两大行业融合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干勇等业内人士评价。行业发展靠人才,厚植人才优势激发创新活力。一直以来,学会整合各类资源和有关职能推进人才生态持续优化,常态化进行人才培训。先后举办三期赴国(境)外智能交通专业培训和四期国家级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班,受到业界充分欢迎和肯定。

多措并举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今天的江苏大地,路网纵横、航线密集,人悦其行、物畅其流,充满繁荣发展的活力。

“交通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军,学会进行的各项探索其本质最终是服务社会。”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工作人员介绍,注重学术交流、科普活动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当好交通科学普及的生力军,历来是学会的重要工作。学会组织开展的“让交通更低碳,让出行更便捷——科普在行动”系列活动,不断向群众及时普及国内外交通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交通低碳化和出行便捷化的发展蓝图。

党的二十大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统筹安排和全面部署,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展望未来,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将紧紧围绕交通强省战略部署、交通强国江苏方案、交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等,进一步提升服务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能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服务行业和企业的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通过聚力打造党委政府满意、行业倚重、会员信任,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端新型智库,源源不断为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撑。

“今年,我们将紧扣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标志性工程和保障措施,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开好局起好步。”史和平说,其中重点要聚焦事关未来交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研究;紧扣省委省政府对交通发展的重点部署,不断提高建言献策水平;持续加强智慧绿色交通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形成一批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努力在服务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尤其是打造创新引领、先进可靠的智慧交通示范和节约集约、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示范中展现担当。□ 本报记者 梅剑飞 林杉

3月25日,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成立5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部署,围绕交通强省建设,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探索,成为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谋和智库。

有力有效服务重大战略

今年以来,江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高位增长,1—2月,全省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4.6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一批支撑国家战略重点交通工程建设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围绕省委省政府交通强省战略,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推进江苏交通事业发展集智献策。”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理事长史和平表示,学会紧扣江苏交通高质量发展、交通科技创新的热点难点,组织力量深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交报告建议100余篇,形成一批质量较高、可操作性较强的调研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成果,组织实施的“江苏省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等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苏南中心区域高铁跨江一体化发展研究”等聚焦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关键课题,多篇“调研文章”变成“实施文件”,为全省交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学会联合苏沪浙皖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成功主办“首届长三角综合交通发展大会”,发布《长三角综合交通发展大会倡议书》,进一步凝聚一体化发展共识。联合苏沪浙皖相关部门创造性举办“姑苏杯”长三角智能交通创新技术应用大赛,将赛事层级从技能比拼提升至技术创新领域,加速助推智能交通创新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学会连续举办“中柬交通高质量发展——交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线上培训,不断深化中柬双方在交通领域的交流合作。

创新搭建服务行业平台

江苏深入开展数字交通科技创新,如今,数字经济已悄然浸润公铁水空,为运营管理者和社会带来更多利好。引领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实践的脚步从未停下。

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显示,交通信息化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积极探索数字交通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学会联合主办首届枢纽城市发展论坛,探讨交通运输与枢纽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举办第29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江苏轨道交通高端装备技术创新发展大会等引领创新前沿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战略合作,促进了大量智慧交通成果在江苏落地。

在全国首开先河,抢抓交叉学科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与省金属学会共同创办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的科技类期刊《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随着期刊融合创新显著提升,在行业领域影响力与日俱增。

“这一跨行业学术交流高端平台,充分发挥了交通与冶金行业关联度高、技术集成创新优势,推动产业链融合创新,加快了交通和冶金两大行业融合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干勇等业内人士评价。行业发展靠人才,厚植人才优势激发创新活力。一直以来,学会整合各类资源和有关职能推进人才生态持续优化,常态化进行人才培训。先后举办三期赴国(境)外智能交通专业培训和四期国家级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班,受到业界充分欢迎和肯定。

多措并举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今天的江苏大地,路网纵横、航线密集,人悦其行、物畅其流,充满繁荣发展的活力。

“交通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军,学会进行的各项探索其本质最终是服务社会。”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工作人员介绍,注重学术交流、科普活动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当好交通科学普及的生力军,历来是学会的重要工作。学会组织开展的“让交通更低碳,让出行更便捷——科普在行动”系列活动,不断向群众及时普及国内外交通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交通低碳化和出行便捷化的发展蓝图。

党的二十大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统筹安排和全面部署,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展望未来,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将紧紧围绕交通强省战略部署、交通强国江苏方案、交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等,进一步提升服务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能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服务行业和企业的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通过聚力打造党委政府满意、行业倚重、会员信任,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端新型智库,源源不断为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撑。

“今年,我们将紧扣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标志性工程和保障措施,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开好局起好步。”史和平说,其中重点要聚焦事关未来交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研究;紧扣省委省政府对交通发展的重点部署,不断提高建言献策水平;持续加强智慧绿色交通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形成一批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努力在服务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尤其是打造创新引领、先进可靠的智慧交通示范和节约集约、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示范中展现担当。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