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交通

听前沿之声,享学术盛宴

日期:2021-11-22 来源: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

内外兼修,探索服务区升级转型新路径

image.png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孙林枫围绕《宁沪公司服务区升级转型的实践和思考》,从实施服务区升级转型的原因、服务区升级转型取得的成效、服务区升级转型成功的密码、疫情对服务区经营的影响、未来服务区经营管理的思考五个方面,全面呈现了沪宁服务区的整体面貌。

经过三年波澜壮阔的服务区升级转型,沪宁路服务区涅槃重生,华彩蝶变,外观颜值改天换地,经营效益翻天覆地,社会点赞铺天盖地,取得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成果:彰显了一区一主题的文化特色、落地生根了“服务区+”理念、极大丰富了商业业态、明显提升了两个效益、提供了服务区升级转型的“江苏模式”、践行了国企的社会责任担当。孙林枫认为,在芳茂山阳澄湖窦庄的规划设计之初,宁沪公司则对承租单位的改造设计出了“命题作文”。深挖三个服务区所在地域的历史人文,精准提出芳茂山以恐龙文化为主题,阳澄湖以“一街三园”为主题,窦庄以“视色生香,缤纷窦庄”为主题,使得服务区的设计改造主题更加聚焦,魅力更为突出,个性更为彰显,文化更为丰富,形成了服务区风格各异,各有特色的局面,从根本上规避了本轮服务区升级转型重回“千区一面”老路。

image.png

未来发展,孙林枫主张,面对新冠疫情对服务区经营的深度持续影响,必须用合作共赢、放水养鱼的理念维护服务区经营的平稳。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始终把服务区的公益属性和公共服务放在首位,着力提升顾客的快速畅行体验感和品质服务体验感。作为“城市的延伸”,服务区的消费场景、消费模式、品牌潮流、业态布局会进一步与城市商业综合体趋同。积极探索融入周边社区,把服务区打造成为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加快新能源在服务区的布局,以满足顾客快充、快换的服务需求。


创新实践,当好智慧交通先行者

image.png

11月18日,全体学员现场参观了苏交科集团,苏交科是国内基础设施领域咨询行业龙头企业、工程咨询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基础设施领域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工程设计领域最高等级的综合甲级资质和其他各领域最高等级资质,建立了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在役长大桥梁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龙头的科研平台体系,业务涉及公路、市政、铁路、轨道、水运、水利、环境等行业,提供全产业链咨询服务。

image.png

image.png 

苏交科集团主任工程师、高工赵本杰、李剑分别作《企业数字化转型》、《智慧交通的实践与应用》专题授课。在互动环节,就“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原有的信息系统是重建还是利用”,“信息化是服务于领导决策,数字化是要赋能一线员工,但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一线员工被赋能的体验感并不好,反而觉得多了很多信息要填报、很多流程要走,如何来解决”,“业务体系和财务体系是两条线,如何打通业财数据”等话题,展开交流,赵本杰、李剑紧扣苏交科实际情况,提供了相关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案。

2016年,苏交科集团与全球领先的工程设计咨询服务商——西班牙Eptisa公司进行了战略联合,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5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主要聚焦”一带一路“,国际化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公司位列2021年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第56位、“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第78位、“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第6位。


深学笃行,上演“学院派”沉浸式学术交流

image.png

image.png

11月17日,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刘志远教授受邀为学员作题为《城市交通大数据及其在综合交通治理中的应用》的授课。刘志远围绕基本概念、数据来源、大数据技术、交通大数据理论与应用四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城市交通与大数据技术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方法体系,并指出了城市智慧交通系统分析中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交通流量的全网络全时空精准感知、交通供需交互作用的精准分析、城市(城市群)综合交通系统一体化评估。近年来,城市产生的海量数据使得交通网络的分析成为可能。刘教授也指出大数据虽然是不可或缺的,但并不是万能的,例如手机数据具有覆盖率高、实时动态更新、采集费用低的优势。由于定位误差(150m),在进行城市交通网络流量分析时存在一定困难。目前大数据对事故数据分析也尚有欠缺,此外,研究大数据在事故的识别、判定和统计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刘教授逻辑清晰、深入浅出的讲解拓宽了大家的视野,结合国内外实际案例也带来了新的研究启迪,课程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未来,通过大数据创新应用实现城市综合交通的数字化治理,从而让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真正显现实效。

image.png

11月18日,东南大学副研究员顾子渊博士受邀为学员作了题为《“双碳”在交通行业的发展与展望》的专题讲座。顾子渊指出,气候变化对全球基础设施、生态系统等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均显著下降。从国际上来看,交通运输领域是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碳减排的重点领域,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顾博士从政策、背景、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交通行业应用展望四方面展开,用专业而简明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科学认知、交通运输碳排放现状、交通运输碳排放趋势、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与举措、工作进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讲解,并对交通行业具体应用提出了展望。未来,交通运输行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碳”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双碳”目标引领,统筹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image.png

11月19日,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副院长黄伟国教授为学员作题为《中国高铁技术优势和发展》的授课。黄伟国将高铁发展划分了为四个阶段,并明确,2004年至今,以中国为代表的高速铁路迅速发展,其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际社会的更广层面上得到认可。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高速铁路已经形成多个体系,如日本新干线、法国TGV、德国ICE、西班牙AVE、中国CRH、韩国KTX等。黄教授详细介绍了日本新干线、法国TGV、德国ICE的开通、路网、运营列车和技术特点。按照国务院“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在原铁道部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中国高铁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自主攻克了大量核心技术难题,搭建了先进的产品研发平台,形成了涵盖系统集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控制、气动设计等各方面的专有及专利技术,具备世界第一的运营规模、世界上最丰富的产品谱系、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技术指标、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自主化生产能力、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运维保障体系,中国高铁在世界范围的话语权和自信心不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加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此基础上,黄教授也提出了高铁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技术前沿要与行业融合;高速列车技术要朝着高效、高智能、互联互通、绿色环保、低生命周期成本、系统安全发展;围绕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需求,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支撑装备的技术发展要追求安全、效能和品质,提高安全性、智能化、高速度、绿色化、多元化、人因化;形成定制化解决方案;完善产品谱系,建设智能、绿色动车组;实现车辆智能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