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
省冶金材料与交通运输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进会暨《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二届一次理事会在宁召开
日期:2025-09-29 来源: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
9月27日,省冶金材料与交通运输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进会暨《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期刊二届一次理事会在南京召开。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忠军,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翁孟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理事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史和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毛新平,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桂俊,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党组书记朱爱勋,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过利平,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凌耀初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
省政府办公厅及省工信厅、省交通厅、省科协等部门的负责人,期刊第二届理事会单位的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第二届编委会代表,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江苏省金属学会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江苏省金属学会理事长、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主持。
李忠军在讲话中指出,《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作为国内首家跨交通和冶金两个行业领域的工程技术类期刊,自创刊以来坚持高起点办刊、高质量发展,搭建了融合创新、供需对接、学术交流和资源跨界协同的良好平台,期刊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推进冶金材料与交通运输产业深度融合作出积极贡献。希望《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期刊理事会和编委会始终秉承交通运输、冶金材料两大行业融合创新发展的办刊方针,不断强化期刊在政产学研用协同中的平台功能,把期刊打造成为政企深入对接、学术交流合作的窗口阵地和产业协同创新的高端平台;希望院士专家积极为我省冶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与我们携手推动冶金材料和交通运输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翁孟勇在讲话中强调,当前我们正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而冶金材料则是支撑交通运输装备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基石。两者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关乎国家竞争力,关乎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要保持期刊特色,聚焦“融合创新”,打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聚焦前沿,引领创新方向,服务产业,推动成果转化;要走出江苏,放眼世界,胸怀全局,提升期刊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走出去”,汇聚全国智慧,“请进来”,拓展国际视野,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中外学术交流,为促进我国交通与冶金材料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卢春房在讲话中指出,交通运输行业的转型升级,对高性能、绿色、智能的冶金材料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需求;冶金材料技术的每一次突破,也为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注入新的动能。推动两大产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是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的必然选择。作为连接两大产业的学术桥梁与知识枢纽,《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期刊肩负着重要使命。要成为高水平的知识传播平台,不断提升行业影响力,从学术界推向产业界,真正成为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催化剂和放大器;要坚守学术质量的生命线,确保期刊健康、可持续发展,质量是期刊立身之本, 要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确保所刊发文章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毛新平以《碳中和背景下汽车钢发展的思考》为题,深入解读了碳中和背景下汽车钢发展趋势、近终形制造低碳低成本汽车用钢和基于废钢循环利用的可持续汽车用钢,重点强调了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布局竞争的焦点。并对《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期刊的发展寄予厚望,期望期刊能继续秉持高水平、高质量的办刊宗旨,紧密跟踪行业前沿动态,积极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推动我国冶金材料与交通运输产业的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史和平在讲话中强调,五年来,《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秉持交通运输、冶金材料两大行业融合创新发展,积极组织开展学术研讨、产业合作交流活动,重点刊载两行业前沿学术理论交流、共性技术研究成果,组织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发布等,有效促进了交通、冶金跨行业的技术进步、新品开发、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为两行业融合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面对新阶段、新使命和新要求,我们要围绕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在期刊建设方面,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高端智库职能;守融合创新定位,搭建跨界协同交流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建设;坚持数字赋能,加快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期刊理事会作用发挥方面,为交通、冶金两行业的跨界学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为两行业融合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创新动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更新、成果转化支持等多元化服务,搭建交通与冶金学术交流合作高端平台,助推交通和冶金科技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朱爱勋在致辞中指出,在推动冶金材料与交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期刊作为全国首个跨交通与冶金材料两大行业的期刊,汇聚了众多院士、专家的智慧,刊发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促进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成为连接两大产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下一步,我们将强化协同攻关,突破关键材料瓶颈;拓展应用场景,畅通成果转化路径;优化创新生态,凝聚产业发展合力,协力推动冶金材料与交通运输的融合发展,共同谱写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过利平在致辞中指出,《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期刊自创办以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全省产业发展布局,通过组织专题专刊、举办融合论坛、推动成果转化等务实举措,搭建冶金材料与交通运输两大产业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为我省现代综合交通和冶金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希望期刊始终紧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交通与冶金行业技术集成创新优势,致力打造两个行业领域的科技和管理人员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机衔接、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交通强省和制造强省建设。
凌耀初在致辞中要求,科技期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既是学术传承和学术积累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术交流和培养学术新人的重要舞台。《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期刊已经成为展示我省交通、冶金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交通和冶金领域前沿理论交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为“交通+冶金”协同发展助力蓄能。要提高政治站位,助力融合发展;要凸显平台优势,当好桥梁纽带;要整合优质资源,发挥学术引领作用。
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副理事长游庆仲作期刊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第一届理事会为期刊奠定了“跨学科融合”的鲜明特色,实现了从初创到核心期刊的跨越。未来五年,理事会将紧扣国家科技期刊发展战略与跨界融合趋势,坚持“交通—冶金双轮驱动”,持续巩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地位,高质量完成江苏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项目建设任务,严格对标CSCD、北大核心、EI等遴选标准,力争进入更多国际重要数据库,将期刊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交叉学科学术平台。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原材料工业处处长陈姗姗介绍全省冶金材料行业的发展情况。
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一新,江苏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建奇,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百勇,无锡巨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凤良,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李荣分别作为理事单位代表发言,展现了交通与冶金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也为期刊内容建设与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刘庆主持会议并提出,期刊理事会与编委会将认真梳理、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特别是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指示,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将各项要求转化为推动交通、冶金行业融合创新发展和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江苏省冶金行业协会会长、江苏省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建华宣读《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期刊第二届理事会成员名单、编委会等相关组成人员名单。
李忠军副省长为顾问、特约编委团队代表翁孟勇、卢春房、毛新平颁发聘书。
李忠军副省长为编委会主任史和平颁发聘书。
史和平理事长为编委会执行主任游庆仲、刘庆颁发聘书。
史和平理事长为编委会执行副主任丁军华、陈建华、周锦银、陈祥辉、陈峻、刘志远颁发聘书。
毛新平院士为国际编委代表阿齐兹·哈特曼博士、金仁熙教授颁发聘书。
翁孟勇理事长、卢春房院士为副会长单位颁发证书。桂俊副秘书长、朱爱勋厅长为常务理事单位颁发证书。
桂俊副秘书长、朱爱勋厅长为常务理事单位颁发证书。
过利平书记、凌耀初一级巡视员为理事单位颁发证书。
游庆仲副理事长、丁军华副理事长为理事单位颁发证书。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作为国内首家跨交通和冶金两个行业领域的工程技术类期刊,自创刊以来坚持高起点办刊、高质量发展,搭建了融合创新、供需对接、学术交流和资源跨界协同的良好平台,期刊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推进冶金材料与交通运输产业深度融合作出积极贡献。
稿件:陈瑜
编辑:陈瑜
图片:《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编辑部
主办:宣传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