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轨道长三角”提速
日期:2020-09-04 来源: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
苏通铁路的开通,结束了南通长期以来“向南不通”的难题,苏南沿江、苏中、苏北地区均进入上海1-2小时都市圈。
8月12日晚,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美丽夜色
7月1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开通运行,数千辆的汽车“长龙”有序通过公路桥面,桥下,一列货运班列由南向北穿越铁路桥,与从北向南飞驰而过的复兴号列车交汇而过。沪苏通铁路的开通,结束了南通长期以来“向南不通”的难题,苏南沿江、苏中、苏北地区均进入上海1-2小时都市圈。
“轨道上的长三角”脉络渐渐清晰。
“作为中国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长三角应高水平规划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国家高铁复合通道,积极推动城市群、都市圈、都市区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轨道交通与空港、高铁综合枢纽的多式联运,示范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多网融合,铁路和轨道交通引导下的土地综合开发,铁路和轨道交通建设模式创新和公交化运营,为构建高水平、高质量轨道上的城市群提供可推广复制的经验。”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涛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告别“地无寸铁”
“以前我经常带孩子从南通去上海,逛上海科技馆、博物馆,乘大巴要好几个小时,现在有沪苏通铁路,只要一个多小时,以后可以更经常带孩子去享受上海的文化资源了。”沪苏通铁路开通后,南通市民张女士“秒杀”了从南通西开往上海站的车票,成为首趟列车的第一批乘客。
从3.5小时压缩到1小时6分钟,南通正式加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
不仅是大桥北岸的南通直接受益,大桥南岸的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县市也将从中获益。这些长期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的县市,由此告别了不通铁路的历史,一步迈入“高铁时代”,更加紧密地融入上海“半小时都市圈”。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虽然全程11公里,但这一铁路通道工程的全面贯通,其意义将远超一座桥梁对于当地交通改善作用,它带来的或将是整个长三角经济版图的重构。” 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中心副主任夏成说。
作为我国最早一批通高铁的区域,长三角第一条高铁始于12年前。
2008年4月18日,华东第一条时速250公里高铁——全长166公里的合宁高铁开通运营,合肥至南京列车运营时间由原来的4小时缩短至1小时,安徽从此加快了融入长三角的进程。
一年后,宁汉蓉快速大通道的组成部分,全长356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的合武高铁开通运营,合宁、合武两条高铁“牵手”为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增加了一条快速通道。
2010年 7月1日,全长30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沪宁高铁开通运营。10月26日,全长20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沪杭高铁开通运营,长三角一小时都市圈的构建取得重大突破。
2011年6月30日,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开通运营。
从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京沪高铁是我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的其中“一纵”,也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一项工程。
2013年7月1日,宁杭、杭甬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长三角高铁成网。上海虹桥、南京南、杭州东、合肥南等一大批现代化高铁客站建成投入使用,铁路网络对城区更新和城市功能升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当下,长三角城市群的快速发展,要求铁路轨道交通网络能够提供便捷联系相适配的多层级轨道交通服务:与主要城市群高铁一日交流圈、长三角城市群直联直通城际快速铁路半日交流圈、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融合发展,实现都市圈1小时点对点、公交化便捷通勤联系,支撑都市圈日常紧密往来联系,形成都市圈轨道交通支持下的一小时通勤圈……
高铁公交化
过去十年,高铁网快速发展,高铁列车班次呈现公交化、高密度运营态势,城际间高铁出行便利性极大提高。
长三角铁路客运量由2.5亿人次增长至6.7亿人次,铁路人均出行次数由1.2次/人/年增长至3.0次/人/年。中心城市铁路出行量增长更显著,杭州铁路人均出行次数由7次/人/年增至15次/人/年,其中面向长三角城市的铁路出行占比近一半。
2020年,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开通十周年,目前该线路已成为全球客流密度最高、运营效益最好的高铁线路之一,作为当年参与规划的亲历人,杨涛至今还记得当年为沪宁城际铁路设计时速时场景。“到底该设计为250公里/小时还是300公里/小时?为保证沪宁沿线老百姓1-1.5小时就能到达世博会参观的要求,沪宁城际铁路的设计时速标准提高到了300公里/小时以上。由此,沪宁城际铁路名称也被更改为了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在这样的速度下,上海到南京直达只需1小时,整个沪宁城市群将完全打破时空界限。” 杨涛说。
沪宁城际铁路南京站,可以看作是最早实现高铁“公交化”的设计。
“我每次从南京火车站高铁下车,下楼2分钟内换乘地铁,15分钟内就能回到珠江路自己的办公室。”杨涛说,如此舒适快捷的绿色出行,在站城一体化还未成熟的中国高铁站很少见。
在南京火车站改扩建方案设计中,设计团队提出要按照铁路与地铁无缝换乘的国际先进理念和要求,将地铁站调整到火车站站房正下方,实现和地铁1号线车站的无缝衔接。
虽然有一些高铁与地铁无缝衔接的案例,然而目前整体来看,随着长三角城市群内人员流动性日趋增长,各类同城化出行需求日趋旺盛,出行者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交通出行的便利性、时间敏感性增强,长三角轨道交通公交化、高密度运营程度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长三角要推进城际轨道交通服务模式向公交化转型,尚需建设新的国土层350公里/小时时速以上的高铁,更需要弥补区域内高密度城际商务、通勤、休闲性的200-250公里/小时时速的城际铁路和快速轨道交通。”杨涛说。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协同联动新动能
全新开放的太仓南站对面,一个全新度假综合体——复游城正蓄势而起。
“这个投资百亿的项目,旨在推进区域文旅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复星旅文集团负责人钱建农说,复游城项目位于太仓市科教新城,与上海嘉定区近在咫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29万平方米,包含阿尔卑斯冰雪世界和复游体育公园两大旅游核心IP,以及度假型酒店、欧洲风情小镇等内容,项目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建成营业。
在张家港高铁站西侧,由12幢超高层建筑组成的站前商务区即将动工开建。张家港高铁新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先期启动的4幢塔楼,总建筑规模超30万平方米,总投资40亿元,未来将打造为一个集工作、生活、休闲为一体的站前活力区。张家港将抓住沪苏通铁路开通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融入长三角,谋求新发展。
6月5日,沪苏湖铁路宣布联合开工。建成后,作为“长三角”铁路轨道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节点,通过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湖州明确要进一步推动“区域核心”建设,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沪苏湖铁路将把黄浦江与南太湖连起来,打造出一条新的南太湖经济社会发展轴。”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何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何建华称,沪苏湖铁路作为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一条骨干线路、“环太湖轨道交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旅游休闲城际线,建成后将对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完善长三角城市群城际综合交通网络、优化国家快速铁路运输网和区域铁路客运网布局、实现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沿线社会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军,长三角的各项一体化都在加速。2020年沪苏浙皖计划实施长三角一体化重大项目1390项,总投资7.81万亿元。其中,新开工20亿元以上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76项,总投资1.02万亿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也将开工新建一批标志性项目。
四网仍待融合
杨涛认为,尽管长三角区域高铁和轨道交通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但不管是从内部看,还是从外部看,仍然有几个重要问题有待解决。
首先是从区域内部看,长三角区域“门到门”公共交通联系基本超过3小时,普遍存在“高铁1小时、两端集散换乘1-2小时”现象。如杭州与上海高铁车上时间缩短至45分钟,但两端高铁枢纽接驳集散、进站换乘、检票候车耗时超过2小时。杨涛说,“一些高铁枢纽选址远离中心城区,两端缺乏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接入,缺乏高效快捷的集散公交线路,难免导致城际客运效率低下,建设效益不佳。另一种情况是,城际轨道选择地铁制式,设计时速偏低,又在中心城外围换乘进城,同样难以满足都市圈快速交通联系的要求。”
从长三角的发展趋势看,轨道交通还要解决层次不够丰富的问题。对比大巴黎、大伦敦城市群和日本中央国土城市群轨道交通出行水平,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客运需求增长潜力巨大。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多个都市圈、多层级空间嵌套结构复杂,衍生不同空间尺度的交通出行,又在主要交通走廊叠加。交通需求特征尤为复杂,不同层次出行量级、目的、时效性要求不同,必然要求多层次、多样化轨道交通服务。杨涛分析,“由此,需要统筹谋划面向全球和全国的空港、海港枢纽群和超高铁、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等多模式、多层次复合立体交通走廊,至少需3-4条贯通性高速铁路。”
再放大视角,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延绵3000多公里,覆盖11个省市近6亿人口,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该经济带串联了长三角城市群(含南京都市圈、扬子江城市群)、皖江经济带、长江中部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是全国高密度的经济走廊之一。“然而,这个区域内目前尚没有一条时速350公里/小时以上的贯通性高速铁路。” 杨涛说。
“从大沿江走廊看,尽管已有一条沪汉蓉城际铁路联通,但还未全线达到300公里/小时时速,运能不足以满足沿线出行需求。沪昆、沪广大走廊亦如此。沪陕大走廊还未规划建设300km/h以上时速的直达高铁。尤其苏中、苏北地区,地处大沿海、大沿江、东陇海三大国土发展轴交汇地带,却至今尚未完全接入国家高铁运输网络。杭州湾地区尽管有沪杭、宁杭、杭甬三条高铁交汇,铁路5小时可达北京、福州、郑州、武汉,但与粤港澳大湾区、关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铁路联系仍十分不便。” 杨涛说。
综合运输时代来临。推进长三角城市群高铁、城际、快轨、地铁“四网融合”、资源共享,满足不同圈层的多层次交通需求,并且以长三角一体化带动辐射更大范围内的高质量发展,“这是下一步‘轨道上的长三角’需要着力强化的重点,在全国城市群轨道交通建设与服务中发挥率先示范效应,让广大出行者获得更好的便利和体验。”杨涛说。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