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分会新闻

中国公路学会2020年工作要点

日期:2020-03-31 来源:中国公路学会

中国公路学会2020年的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国科协和交通运输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学会第一阶段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着力破解学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着力提高学会的创新和服务能力,着力提升学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世界一流学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一、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适应新形势,明确新使命,树立新理念,完成新任务

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目标,紧紧围绕建设交通强国的新要求,全面提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党和政府科技决策、服务行业发展、服务交通科技工作者的质量和水平。

1.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坚决做到两手抓、双促进。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要把疫情防控工作当作开年的重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中国科协、交通运输部的统一要求,在学会党委和理事会的领导下,动员和带领全体会员和公路交通科技工作者,积极发扬公路人的专长、担当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积极贡献力量。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针对疫情防控情况,科学研判疫情给学会工作带来的影响,就如何做好学会工作和应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案和对策措施。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的状况、困难需求和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行业发展需求,积极发挥学会行业智库作用,开展相关领域的调研和政策研究,提出应对疫情促进发展的建议报告,为交通运输领域疫情防控措施和行业发展政策制定建言献策,坚决做到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两手抓,双促进。

2.推进《中国公路学会世界一流学会建设行动方案》的有效实施。全年工作着重解决学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结合学会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分阶段、有重点地逐步解决,固根基,补短板,强能力;针对学会建设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建立一套适应世界一流学会建设的机制体制,建立适合办事机构职能部门、业务中心、直属分支机构和经济实体不同类别的科学评价考核体系;全面提升学会事业发展的人才队伍能力,加大专业干部的培养力度,大力引进适应学会发展需要的高端专业人才,为世界一流学会建设、服务建设交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3.强化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加强党对学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学会理事会党委职责,实现党的领导和学会治理有机统一,引领学会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的党建工作体系,强化党组织对业务工作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努力把党的工作贯穿到学会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学会各项业务国际化的进程中,要确保科技工作者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积极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学会发展优势,以“党建强”促“发展强”,形成规范有效的学会党建工作格局。

二、以提升学术活动质量为抓手,不断增强学术活动的品牌性和影响力

在提升现有品牌学术交流活动质量的基础上,以品牌化为重点,以国际化为突破,以多元化为手段,以协同化为依托,打造一系列高端前沿、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交流活动。

4.提升学会活动质量和实效,打造学术交流品牌。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提升学术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集中精力举办好重要的学术会议、专题交流会议、现场交流和科技成果推广活动。力争把每一次活动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办成精品。提升学会学术交流数字化建设能力,构建学会学术信息化服务体系,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思路,丰富工作方式,采用会议直播和专家网课方式打造线上学术交流平台,构建起智能便捷、全面高效的一站式学术资源服务平台。

重点做好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的系列主题论坛筹备工作、2020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主题活动、学会及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年会;举办好“第22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暨技术产品展示会”、“2020中国旅游交通大会”、“第七届全国绿色公路技术交流会”、“第十四届服务区管理年会”、“第三届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国际论坛”等重要学术会议。

5.建立健全学术成果提炼机制及评价体系。加强对学术会议资源的汇集和深度挖掘,健全学术会议成果整理、提炼、报送机制,建立学术活动评价体系,按照学术活动不同层级进行科学评价,促进学术活动的实效。

重点做好年度学术交流计划的制定工作。针对疫情带来的影响,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根据不同类型学术活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题,确保选题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健全学术会议成果整理、提炼、报送机制并建设学术成果共享机制,强化对学术成果、政策建议的积累和整合;建立学术评价体系,加强对学术会议资源的汇集和深度挖掘,对重大国际性品牌会议,从学术吸引力、交流互动力、成果传播力和形成的决策建议等方面进行评价,对系列主题会议和一般学术会议按照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从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

6.提升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提升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进一步探索期刊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整合资源,适应新媒体挑战。依托期刊内容资源优势和学会专家资源和平台优势,深化纸媒和网媒的互补和融合,加强杂志与新媒体平台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为学术交流、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重点做好推进学会主办的《中国公路学报》《中国公路》《中国交通信息化》等期刊向规模化、集群化、全媒体方向发展,争取进入中国科协15家全国学会试点发布高质量期刊分级目录;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优化期刊选题中的作用,着力增强数字出版服务能力,提升刊群规模质量,完善数字体系,提升数据资源中心平台建设能力和水平;关注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整合中国公路学会网、中国公路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资源,进一步完善布局,创新刊、网互动和功能互补的在线学术交流模式。

加强与中国科协期刊出版管理机构的交流协商工作,依托主管部门中国科协的力量,做好与国际新闻出版署的沟通工作,尽快完成英文期刊的创办工作,并做好相应的机构组建和编辑出版发行工作。

三、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为目标,加强学会科技创新智库建设

建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充分发挥学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面向全国科创中心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汇聚科学思想,凝聚科学共识,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决策。

7.加强对交通运输科技前沿、科技战略及发展走向研判。积极组织行业科技工作者开展公路学科发展研究,定期发布行业学科发展研究报告。围绕公路领域各学科发展概况、创投趋势、行业应用案例、焦点问题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用数据驱动行业发展。提出学科发展现状和对当前各学科研究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建议,使学会开展的行业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成为政府科技决策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未来交通研究所的平台作用,加强对未来交通发展趋势、技术方向的研究,充分发挥“产、学、研”一体的平台优势,发挥行业、市场对技术创新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创新资源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

8.强化人才在智库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广泛汇集优秀高端专业创新人才,优化智库机构的人员构成,调动学会优势资源创新研究形式,把握最新科技发展动向,组织研究并发布重大有影响力的智库产品,推动形成高端智库研究成果。

9.提高智库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创新技术咨询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技术咨询的科学性,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和重大课题攻关工作。聚焦行业发展和公路交通科技创新的重大难点和前瞻性问题,联合各方力量,深入开展学科发展研究、技术发展研究、行业发展研究,发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为行业技术政策的制定和技术发展方向提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前瞻建议和预判。

重点做好中国工程院《交通强国研究》二期工程学会承担的两个子课题研究工作继续做好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年度报告、交通学科类发展研究报告等研究工作

四、以推进科普信息化为着力点,提升科普产品的有效供给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全社会科学素质的提高。  

10.创新科学普及的工作模式和手段。着力实施“互联网+公路科普”计划,全力实现公路资源科普化。围绕全国公路优秀科普作品、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中国公路》杂志、《中国桥谱》、《中国路谱》、《中国廊桥》以及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普奖)、世界人行桥奖、公路行业学术交流会议等,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传播手段,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促进资源共建共享,提升科普工作水平。

11.丰富科普作品的创作形式和传播渠道。充分发挥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和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开发创新科普产品,开展创新性、示范性科普活动,打造学会科普品牌。着力开发优秀科普教材、图书、视频作品及科普文章。针对行业相关热点、焦点和突发公共事件,邀请科普传播首席专家及时领衔或参与开展应急科普服务,为公众解读事件背后的科学知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重点做好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5-2019年)考核与重新认定工作,加强各基地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做好科普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强化《中国桥梁》《中国隧道》《中国古桥》《中国木桥》《中国石桥》等系列图书的创作质量。

12.广泛开展主题性、普惠性科普活动。参与和组织好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交通运输部和中国科协的科普活动,积极开展符合学会特点和行业实际的科普活动。

重点是以2020年全国科技周、2020年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公路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配合中国科协开展好“百年学会百名大家”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组织和策划好以2020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2020年全国交通科普讲解大赛等一系列主题性竞赛活动。

五、以服务行业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积极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

积极服务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升科技成果的评价的水平,提升科技项目咨询的实用性,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的汇集和转化,推进优秀科技成果在实际中的应用,进一步完善标准研制体系建设,进军和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

13.提高科技成果评价和科技项目咨询的实用性。围绕公路交通重大技术问题,发挥学会学科广泛、人才荟萃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长效、高性能路面,长大桥梁、隧道监测,灾害防护,绿色公路等领域调研咨询和评价服务活动,为助力地方和企业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发挥作用。

在开展技术咨询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会几个专家委员会等资源优势,协调各分支机构专家库,盘活各类专家机构的作用,对专家信息动态管理,优化专家资源团队,真正把专家作用发挥出来。

进一步优化并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办法,加强科技评价、成果与产品认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畅通与交通领域科技主管部门对接渠道,将科技成果评价与项目验收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科技成果评价的实用性。

重点做好G4218拉萨至日喀则机场公路、雄安新区路网建设工程、G310大力加山(省界)至循化公路工程、G329国道舟山段改建工程、山东高速京台改扩建工程、沈海高速公路深圳机场至荷坳段等工程的咨询评价服务,进一步履行“科研规划管理+专项咨询服务”的咨询业务模式,磨合打造该业务模式下的样板;开展定制式咨询服务,统筹协调咨询业务与成果评价、标准制定和成果申报奖项等其他业务之间的关系,为委托方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14.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和实效性。围绕部科技示范项目和学会科技奖励项目,促进技术成果的孵化和转化。充分利用学会技术咨询平台和科技成果推广平台,通过技术咨询和服务、成果评价和科技奖励等手段,联合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围绕公路科技成果的提炼、集成、推广、评价和应用等,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在工程实践中的推广应用。强化技术、资本、人才、服务等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与优化配置,联合产学研用各方力量,推动科技成果在实际中的应用。做好行业性、专题性技术成果展会和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活动。

重点建设好“中国公路学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发挥好“中公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几个成果转化创新平台的作用,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好交通运输部委托开展的系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工程建设交流会的组织工作。

15.完善标准研制的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编制学会标准化工作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对标准的发展进行全盘统筹和引领,做到提前谋划、分步实施。集聚一批理论水平高、业务全面、富有创新精神的权威专家,充实标准专家库队伍。加大与国际相关组织标准研制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学会标准的国际化水平,促进我国标准在国际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推动团体标准研制、认证、推广、出版等工作国际化,服务中国方案、中国技术和中国人才“走出去”。

重点做好对已发布团体标准的宣贯和后评估工作;修订优化团标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组织管理体系;试点成立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行标准的分类管理,进一步提高标准管理效率;加强与各方的合作交流,利用好内部平台资源及整合,加快推进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标准发布工作。积极推动标准与认证有机结合,建立与国标、行标技术委会(TC)的工作合作,促进协同发展。

六、以加强国际与地区交流合作为基础,不断扩大学会在国际公路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加强与国际和地区科技组织的交流合作,要立足国内,面向全球,以建设世界科技创新高地为目标,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学术品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推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奖项,有效汇聚全世界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为建设交通强国做战略支撑,为建设世界一流学会提供基础。

16.深化与国际和地区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学会民间科技交流主渠道的作用,积极参与各项国际科技活动,进一步巩固、扩大、深化与有关国家公路科技界、同行组织的双边合作与交往。积极与国际和地区组织建立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机制,积极探索组织综合性、高层次的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打造国际学术交流品牌。在组织好出国(境)交流考察团组的同时,重点组织好国外专题活动、调研交流、短期培训、学术会议等一系列交流活动,筹备好首届交通出行服务(管理)大会(MMM2020)、第四届“一带一路”国际交通研讨会、第三届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国际论坛等活动。

17.巩固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交通联盟建设。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公路交通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对接,吸引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机构、企业加入联盟,扩大联盟在国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学术交流、科研项目合作、资源对接等落地项目,继续推进联盟发展。组织举办好2020年“一带一路”国际交通联盟希腊研讨会暨中国—希腊交通运输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一带一路”青年提升计划、第四届“一带一路”国际交通联盟全体会议、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悬泉置邮驿文化论坛、中俄和中尼等一系列多边合作项目的实施。

18.持续推进车路协同自动驾驶领域的引领性。加强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完成好承担中国工程院《交通强国研究》(二期)中“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战略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筹办好“第三届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国际论坛”及自动驾驶成果展览展示、技术竞赛活动;开展“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分级”和“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推进自动驾驶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和部分标准的研制;推动自动驾驶试点示范工程和示范区建设。

七、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职责,密切联系和服务会员和公路科技工作者

会员是学会的基本组成要素,是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在大力发展个人会员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会员的联系和服务方式,努力突出个人会员的主体地位,坚守好学会生存发展的根本。

19.扩大会员规模,夯实学会组织基础。继续以会员发展和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增加个人会员数量,优化会员结构,正式通过第一批外籍会员、增加学生会员比例;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扩大对学会的宣传,吸引更多的会员入会,使学会会员数量显著增加,进一步夯实学会发展基础。

20.打造具有特色的会员服务模式和服务产品。进一步听取会员意见,以会员需求为导向,改进服务方式,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探索建立多元结构的分层、分类、分级管理的会员服务体系,及时把握会员的基本状况和思想动态,根据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会员的需求,加大以现代信息化为代表的数据、资料等信息资源供给,开发符合会员需求精准到位的服务产品。

重点做好《中国公路学会通讯》编制和发行工作;开展好针对会员的评选和表彰工作;做好交通运输部2020年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稳步推进青年人才托举工作;筹办好202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相关活动。

21.畅通有利于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渠道。充分利用学会科技成果评审、科技奖励和人才库建设的导向作用,通过设立优秀论文、科技成果、科技工作者等奖项,促进公路科技优秀人才的成长。进一步优化和规范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优化全系统科学技术奖奖励机制,不断完善奖项评审规则和评审程序,并对评审专家和评审方式进行相应调整,提升科技奖励质量。

重点做好“2020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第四届中国公路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和第十五届“中国公路学会青年科技奖”等奖项的评选、表彰和宣传工作做好“两院院士”遴选和国家级奖项的推荐提名工作;主动与国家奖励办沟通联系,积极争取成为国家奖永久提名单位的资格争取成为中国科协开展的科技奖励国际化提升行动试点单位;引国际顶尖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参与奖励提名和推荐,持续扩大学会奖项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22.创新方式,提升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整合和利用全国公路学会系统的教育培训资源,组织开展行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建议培训工作集中力量做好国家级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申报工作,力争实现教育培训工作有新突破提升高速公路管理学院的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项目开发、管理案例编写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继续探索定制式培训,组织开展运营管理专题研究,充分发挥管理学院的独特作用,快速提升管理学院的教培能力整体发展实力。

重点做好高速公路管理学院组织的研究班及培训项目;做好《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标准》及相关课题的组织编写工作;筹备好全国高速公路管理服务创新案例大赛;完善教育培训机构的组织建设及相关制度建设;开展工作案例整理汇编工作;依托教育资源开展公路行业课题研究工作。

八、以深化学会改革为动力,提升学会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深化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通过改革的手段,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优化领导机构构成、完善治理体系结构、加强分支机构建设和管理,努力形成高效科学的治理机制,为学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3.推进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改革。加强学会治理政策体系研究,明确学会改革发展所需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推进学会组织结构改革,进一步完善组织机制、工作机制。加强学会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深化学会运行机制改革,依法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学会经济收入,强化学会事业发展的实力。加强学会职业化改革和职业化建设,积极探索职业化改革的新模式,推进学会职业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强学会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学会工作人员素养的培养和能力提升,改善学会工作人员的结构,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提高学会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改革学会选人用人方式,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才机制。

重点做好2021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完成秘书处内设机构进行优化重组工作,制定学会秘书处三定方案,开展岗位竞聘、选聘工作;建立起完备、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和科学的考核体系;建立规范、透明、多元化,有竞争力的绩效考核和奖励体系;建立优秀人才分类吸纳机制,充实高水平和专业化的工作人员;加强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员工能够正确分析发展形势,找准自身定位,增强问题导向和效果意识,树立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

24.加强对分支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制定符合分支机构发展实际的管理制度,补充完善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和考评机制,规范分支机构活动。加强对分支机构开展活动的统筹协调,规范分支机构的运行,为分支机构提供多方面的指导和服务,有效推动分支机构在各自专业领域发挥作用、取得成果。

重点筹办好2020年分支机构秘书长工作会议暨干部培训班加强学会与省级公路学会的联络沟通、协作配合工作,提升学会系统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25.加强自身组织建设,规范机构管理。进一步推动学会机构的自身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强对秘书处人员的学习培训,提升人员职业素质。逐步建立竞争上岗和人员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增加员工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学会办事机构规范化建设,修改和完善学会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建章依制,规范开展学会业务工作,用制度管人管事,规范学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