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江苏以智慧绿色铺就可持续交通底色
日期:2021-11-27 来源:江苏交通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要求江苏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高质量发展,交通需先行。“十三五”以来,江苏交通运输行业始终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交通运输发展全过程,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能耗强度明显降低,智慧交通基础设施试点示范走在前列,为高质量发展、“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海铁联运集约高效,无车承运精准调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工程建设材料循环利用……今天的江苏,一幅集约高效、绿色环保,更可持续、更加协调的高质量交通运输发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重大项目绿色环保集约高效
宿迁市建立九城无车承运平台,改变了原有的车货匹配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科学调度车辆、货源等零散物流资源,解决了货源信息和车辆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货车空驶,物流效率大幅提高。
镇江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配置了4台高压岸基插座箱,实施船舶使用岸电优先装卸、优先靠离泊等激励政策,减少船舶靠港期间使用燃油造成的空气与噪声污染,项目年替代燃料量671.7吨标准油。
长江沿线是我国重要的石化产业带,石油化工品产量占全国40%以上,许多石油化工品均需通过长江水路运输。江苏已在南京大厂、龙潭港区,无锡(江阴)石利港区,南通港如皋、江海港区建成投运5座洗舱站,为长江江苏段“一江清水”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近年来,江苏坚持绿色交通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科技应用,行业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取得良好成效,能耗强度明显降低,污染排放控制明显增强,无车承运人试点项目、绿色货运配送示范项目数量均位居全国首位,运输装备清洁化水平不断提高,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一些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江苏交通紧扣“绿色环保集约高效”,走出了一条内涵提升、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之路。10月9日,国内在建最长湖底隧道——太湖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全部完成,隧道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太湖隧道穿越太湖梅梁湾生态保护区,项目部通过设置三级沉淀池洗车基础、购置喷雾式洒水车等方式,控制扬尘,保护生态环境。
太湖隧道项目还实现了废弃混凝土循环利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据太湖隧道项目部工作人员介绍,按照每年300个工作日计算,全年通过清洗罐车可回收混凝土2430立方米,回收砂石可节约超85万元,回收水泥可节约33万余元,回收粉煤灰可节约9万余元。
多式联运尽显组合优势
伴随着一声清脆的汽笛声,一列满载铁矿石的班列缓缓驶入淮安新港。铁矿石是钢铁最重要的基础原料,过去淮安钢铁企业的铁矿石,大多通过公路运输,不仅周期长、费用高,运输过程中也容易产生环保等相关问题。2019年8月“海铁联运”班列开通后,安全、高效、环保的运输方式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淮安新港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于2016年列入江苏省第一批15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名单。该项目以新港物流园为节点,依托205国道、长深高速公路、新长铁路专线、京杭大运河等通道,基本实现“公水联运、铁水联运、水水联运、公铁联运”。鲁南、苏北地区的货物可经运河至淮安新港,苏北五市、皖北等腹地货物则可经205国道实现集装箱公水联运,山西、内蒙古以及东北的粮食、煤炭等货物通过新长铁路实现铁水联运,淮安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外贸货物通过海铁联运专列直达宁波舟山港。
为加快构建多式联运体系,自2015年开始,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将多式联运项目列为支持领域,经过政策引导,多式联运项目设施更加完善,不同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更加凸显,技术模式不断创新。
中集苏航(常州)物流有限公司采用“公转铁”运输方式替换原有的纯公路运输,始发地上门取货,到达地送货上门,中间干线运输采用铁路,综合能耗和单位能耗大幅降低。南京密尔克卫化工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采用公水联运方式,将大批货物由陆路运输至码头,再通过水路运输至目的地港口,客户、运输合作伙伴均能跟踪运输过程。中国外运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吴淞江综合物流园利用江海联运对接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太仓港等沿海港口,在推动区域协同联动发展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公路运输压力,使园区形成了水陆兼备的综合运输体系。
目前,江苏全省已建成南京龙潭物流园区、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等25个多式联运型货运枢纽,国家级、省级示范项目分别达到4 个、23个,开通示范线路116条,居全国首位。
江苏积极引导公路运输转向铁路、水路,在全国率先出台运输结构调整补助政策,推动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 年年底,江苏水路货运周转量占比达到62%,居全国前列;铁路货运周转量及货运量分别比2015 年增长17 亿吨公里、1800 万吨;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货物铁路和水路集疏港比例由91.9%提升至94.9%;苏中、苏北和苏锡常地区已全部开展内河集装箱运输业务,共开辟58条内河集装箱航线,2020年内河集装箱运输量达到65.5万标箱,是2015年的3.9倍。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江苏交通减少碳排放量约100万吨,水路和铁路运输低能耗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四五”期间,江苏交通将把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源头到终端,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运输组织的绿色水平;推动绿色低碳交通技术实现重大突破,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发,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强化信息技术对提升交通运输效率、运输服务水平以及绿色交通监管水平的支撑作用。
到2025年,江苏交通运输重点领域碳排放强度将稳步下降,用能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深入发展,污染排放有效控制,环境友好程度明显改善,绿色治理能力显著增强;与2020年相比,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营运货船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均下降3%;铁路和水路货运周转量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
互联互通助力跨区域交通协调发展
树木繁茂、鱼翔浅底,空气清新、温润宜人……走进紧邻上海市嘉定区的江苏昆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优美的自然风光让人不禁驻足停歇,景观带上空的沪苏通铁路列车飞驰而过。
2020年,沪苏通铁路建成通车,苏南沿江、苏中、苏北地区均进入上海1至2小时都市圈,大大加速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沪苏通铁路在施工中大力保护沿线树木和水系,实施路基、站区、生产生活区绿化工程,建成昆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带,实现了铁路与自然融为一体。”江苏省铁路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交通连锦绣,山水本相依。目前,江苏省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4204公里,南京至上海、杭州、合肥基本实现高频次1小时快速通达,“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不断提速。
沪苏通铁路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而消除省际“断头路”则让区域群众出行更加便利。2018年6月,江苏与沪浙皖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涉及到江苏的有11个省际“断头路”项目。
2020年11月,连通上海市青浦区和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康力大道—东航路正式通车。该项目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挂牌以来,沪苏两地共同建成的第一个跨省域道路互联互通项目,从吴江汾湖到青浦金泽的车程由原来的40多分钟缩短到5分钟。今年年初,宜(兴)长(兴)高速公路江苏段建成通车,南京经宜兴到浙江安吉可缩短大约40公里路程,构建起宁杭间第二条快速通道,江苏与浙江的联系更加密切。
江苏交通运输部门还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跨省公交运输服务,目前已累计开通51条省际毗邻公交线路,极大提升了省际毗邻地区出行服务能力,促进了毗邻地区有效融合,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显现。
智慧交通生态开放融合
2021年9月25日,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与华为、腾讯等6家企业共同成立数字交通联合实验室,着力研发促进“数字交通新基建”的具体应用,为江苏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和公众服务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据悉,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已于2019年完成所有业务系统上云,今年4月又建成使用边缘操作平台,云网边端协同一体的数字高速新基建基本建成。
打造开放融合的智慧交通生态,江苏交通一直在发力。“十三五”期间,江苏交通初步建成省级行业数据中心,实现全省公路、水路、航空等数据资源在省级层面汇聚;与省公安厅等单位签订共享合作协议,建立数据交换机制;建成全国首个省级交通地理信息云服务平台,为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各部门的交通规划、建设等提供“一站式”在线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实现交通一卡通县(市、区)全覆盖,设区市公交、地铁手机NFC和扫码支付功能全覆盖,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电子客票全覆盖;连云港港率先开发运行铁水联运信息系统,实现集装箱铁水联运“一次填单、一口报价、一次委托、一次结算”的业务新模式,港口作业效率提升了30%。
技术革新在交通建设各领域落地应用。江苏建设了一批智慧高速公路应用试点,在全国率先探索智慧高速公路应用技术,加快推进沪宁高速公路、五峰山长江大桥公路接线等一批智慧公路试点示范工程,其中沪宁高速公路在全国首创大流量扩容平台,通行效率提升15%以上。水运方面,江苏港口生产一体化有序推进,自主研发了集装箱TOS系统、散杂货PORTS系统等,目前已在南京港、苏州港、扬州港、太仓港等试点应用;全省交通船闸全面实现智能过闸,提供不上岸远程登记、电子支付、电子票据和智能调度服务。
行业监管更有力、高效。江苏交通研发了“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两客一危”车辆覆盖率达100%,并在超过5000辆普通重载货车上试点安装应用,实现对全省“两客一危”等重点车辆24小时不间断监管,并建成针对传统巡游出租汽车、网约车、租赁小客车的监管与决策支持系统。
创新驱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日益迫切,智慧交通是实现传统交通方式转型升级、提供便捷舒适服务的有效手段,以智慧交通为抓手,推动交通运输创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运输服务需求,是未来一个时期江苏交通重点任务之一。
今年9月,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智慧交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以智慧交通为抓手,推动行业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管理和决策能力;借力交通新基建,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
“十四五”期间,江苏将全面建成交通行业数据中心,形成完整规范的综合交通运输行业信息资源“总账本”,全面启动长三角一体化数据交换共享工作,实现通信专网“一张网络”,应用支撑“一套平台”,国家和省重点工程中应用BIM技术的项目比例达到80%。
基础设施数字化。江苏将推动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公路同步开展智慧公路建设,以沿江地区、苏南片区、南京都市圈等为重点,完成存量公路智慧化升级1200公里以上,在约200公里道路上实现车路协同,完成京杭运河江苏段全线智慧航道建设,存量航道智慧化升级达到700公里以上,并在重点航道提供自动导航辅助航行服务。
运输服务全链化。江苏将以出行链为核心打造数字化出行助手,规划发展村庄全部实现地图精准导航,完成城市交通领域出行即服务(MaaS)试点,提供一票/一码的市内全方式出行服务,以南京、苏锡常、徐州都市圈等为重点完成区域间旅客联程试点,推广全程“一站式”服务;提供跨方式、跨区域的全程物流信息服务,多式联运信息化覆盖70%的沿江沿海以及重点内河港口,集装箱运输电子运单使用率超过85%,实现全程“一单制”服务。
根据规划,到2025年,江苏交通将初步形成数据平台一体化、基础设施数字化、运输服务全链化、行业治理精准化、创新融合深度化、智慧产业集聚化的发展格局;以5G、物联网、交通专网、数据中心为代表的信息化基础支撑平台底座建设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