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新闻

淮安新港开启“5G智慧港口”建设征程

日期:2019-09-18 来源:来源:中国水运报


            淮安新港开启“5G智慧港口”建设征程


9月16日,记者在淮安新港二期码头看到,一座贴有“5G”标识的通信铁塔矗立在港区。就在9月7日,一名塔工爬上位于淮安新港二期码头的一座通信铁塔,将“5G”标识缓缓贴上,标志着全国内河首座5G行业应用基站建成。

“目前沿海港口也在探索5G相关技术应用,在内河港口启动建设5G基站和5G应用落地的,淮安新港是第一家。我们要利用好这个优势,紧紧围绕5G技术,推动港口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淮安港口物流集团信息技术中心主管侯宇告诉记者。

确定方向 建设科技强港

今年上半年,在确定港口建设先期定位时,淮安市港口物流集团领导科学预判,提出了其下属淮安新港的三个发展方向,分别是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枢纽港口三个方面的定位。

随后,在智慧港口初期规划时,淮安市港口物流集团确立了5ABCD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包含5G、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Block Chain(区块链技术)、Cloud Serving(云服务)、Big data(大数据)。

“我们相信,这五项技术是迈向未来、助力港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技术。其中,5G技术是智慧港口建设的关键一环。”侯宇说。

而通过参加中国港口协会组织的会议,淮安市港口物流集团组织员工调研了目前世界最智能化的港口——青岛港。“看到如此先进、智能化的沿海港口,觉得无比震撼。”侯宇介绍,青岛港选择和中国联通、诺基亚、振华重机合作,已经成功打造了现代化无人码头。

技术加持 破解实操难题

今年以来,淮安新港着眼智慧港口建设,稳步前行。但淮安港口物流集团集箱部经理李威坦言,所有港口都会遇到信息通讯延时和信息孤岛问题。

在大多数传统码头的吊机作业中,只能依靠人在集装箱吊机操作室里进行操控。安全部经理刘九春介绍,纯人工操作可能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而且由于驾驶吊机工作的特殊性,吊机驾驶员需要在高空密闭的驾驶室内全程弯腰手动控制,使驾驶员极易患上职业病。同时,“一对一”的控制模式还可能给港口带来较高的人力成本,造成资源浪费。

无人吊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凭借远程智能控制系统,操作员可以根据吊机上多视角的高清视频监控判断集装箱运行轨迹,在远程办公室或者中控室,通过键盘、按钮、手柄远程操控吊机,这样还可以实现‘一对多’操作模式,即一名操作员同时操作多台吊机,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侯宇说。

但目前无人吊机的发展却受限于技术的桎梏。

侯宇给记者举例,在过去,无人吊机因为数据传输延时高,存在信息上传递滞后等问题,无法达到实时传输的要求,而每一毫秒的延时都会为安全事故埋下隐患,很可能导致生产中发生不可预知的后果,“只有采用先进的技术,才能尽可能避免这些安全隐患,并且提高港口的生产效率,实现港口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5G技术有大带宽,低时延,多连接的特点。在港口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中,5G技术的引入可以从底层解决所有港口都遇到过的通讯不畅的问题,也为后期自动化与智慧化港口打下基础。”侯宇说。

5G落地 港口如虎添翼

8月1日,淮安市港口物流集团和中国移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分三个阶段逐步落实淮安新港5G基站建设。

“第一阶段是切片模式,使用逻辑隔离,利用APN加密隧道实现。第二阶段是共享模式,数据传输由本地转发,本地进行MEC边缘计算。第三阶段完全独立阶段,物理全隔离,本地形成端到端独立运行,增加本地核心设备。最终形成一套淮安港口物流集团自有独立的5G通讯网。”侯宇介绍。

“我们基于前期市场调研,为打造好淮安新港这个品牌,选择了与中国移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移动是世界最大的移动通讯方案提供商,我们相信,中国移动的5G平台一定能为淮安新港助力,实现内河港口的跨越式发展。”侯宇说。

实际上,在和中国移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同时,淮安新港也成立了5G应用实验室,许多探索实验项目正在进行中,其目的就是为港口行业的5G应用试验和落地推广铺平道路。包括基于5G技术NB-lot低功耗集装箱实时定位技术、基于5G技术的4K监控分析系统和无人吊机技术测试等。“目前,NB-lot定位已经在两个集装箱上安装实验,可以实现集装箱全球定位。基于5G技术的4K监控分析系统项目预计即将上马。此外,我们正积极协调华为、振华重机等厂家为无人吊机测试作技术指导。”侯宇说。

内河港口引入5G,将激发无限活力。

“现阶段我们决定和中国移动、华为、振华重机等企业开展内河港口岸桥无人化试验,使淮安新港以更好的面貌服务于社会。”淮安市港口物流集团副总经理李永一介绍,“明年淮安新港的所有监控将实现AI智能预警和5G大数据传输功能,为港口的安全与信息化发展锦上添花。”


学会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7-2  邮编:210004

联系电话:025-58786621

联系传真:025-58786621

联系邮箱:jscts2018@163.com


苏ICP备1020521 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博采网络